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在线教育 > 平台研究

平台研究

对翻转课堂研究成果梳理和总结

2015-01-19 14:33:59平台研究
  翻转课堂,即“The Flipped Classroom”,又可以翻译为“反转课堂”或者“颠倒课堂”,等。2011年,翻转课堂在美国各地正式兴起,以如火如荼的态

对翻转课堂研究成果梳理和总结

  翻转课堂,即“The Flipped Classroom”,又可以翻译为“反转课堂”或者“颠倒课堂”,等。2011年,翻转课堂在美国各地正式兴起,以如火如荼的态势席卷开来。2014年地平线报告预测翻转课堂将在未来一年内得到广泛应用。 现在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梳理和总结,找出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不仅是后续研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研究概述

  采用中国知网收录的有关翻转课堂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 分别以“翻转课堂”、“反转课堂”、“颠倒教学”、“颠倒课堂”、“可汗学院”等为检索词在“主题”、“题名”“关键词”中进行模糊检索,经过反复检索,发现翻转课堂作为舶来品,在我国的有效文献应从2012年算起。将检索时间界定为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共获得相关论文408篇,对其进行逐一筛选,将会议、报纸、访谈等不符合要求的各类非学术性文章剔除,最终确定292篇论文为最终研究样本。

  本研究中的数据统计、分析、图表生成均采用Excel2003,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样本进行分析,以样本文献的数量、研究视角、关键词、作者、项目基金支持为分析维度,并根据国内翻转课堂的研究实际将研究视角分为以下5方面:翻转课堂的基础研究、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翻转课堂的技术研究、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研究、翻转课堂的评价研究。

  研究结果分析

  (一)论文数量统计

  通过样本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研究者目前已给予翻转课堂相当大的关注。从文章发表的时序来看,我国对翻转课堂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最早是重庆聚奎中学刊发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03期的7篇文章,但并未引起研究热潮,全年刊载量仅19篇。直到2013年国内才掀起翻转课堂的研究狂潮,2013年全年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论文总量达到117篇,约是2012年的6倍,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状态。从2014年上半年的刊载量可预测2014年翻转课堂研究势头依旧强劲。

  为了更精确地了解我国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本研究又着重选择了教育技术领域影响较大的核心类学术期刊,《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等八家教育类CSSCI检索源期刊(包括扩展版)为进一步分析的样本。 数据显示《现代教育技术》对翻转课堂尤为关注。

  (二)研究视角分布

  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的关注点主要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此外,对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相关技术以及评价研究也已部分涉足。

对翻转课堂研究成果梳理和总结

  图1 国内翻转课堂相关研究类目比例统计

  1.翻转课堂的基础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转课堂的历史起源、演变历程及现状介绍。42%的比重足见我国的研究人员对翻转课堂表现出浓厚的研究兴趣。我国对翻转课堂的研究起步晚、历时短,研究者脚踏实地的对翻转课堂进行精细的基础性研究,为后期开展更深广的研究奠定了扎实基础。例如,重庆聚奎中学《透视翻转课堂》,以《美国教师的翻转课堂体验》及《十大翻转课堂的精彩案例》为研究样本,深刻反思《翻转课堂变革》情况。

  2.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

  这方面的代表性研究主要是:翻转课堂的模式探索和课堂实际应用。翻转堂作为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新型教育教学形式,要求研究者不能忽视具体的教学应用研究,31%的研究比重说明研究者们已然做出不俗的成绩。例如,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张金磊等人通过围绕翻转课堂的起源、概念与特点的分析,在对国外教学实践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并分析了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我国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3.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研究

  教学设计研究是翻转课堂研究的重中之重。伴随着新理念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断深入,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的钟晓流等人抓住了翻转课堂的新浪潮,通过着眼于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有效教学设计模型,设计出一个太极式的翻转课堂模型,并根据模型的组合和流程给出了实施的关键要点。

  4.翻转课堂的相关技术研究

  图1的数据表明,我国与翻转课堂相关的技术类研究几乎没有,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翻转课堂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是在个别地区的个别学校,甚至是个别班级在个别专家的带领下试验性的短期开展。其中,云计算技术、电子书包等竞相成为翻转课堂研究者们的诉求目标。

  5.翻转课堂的评价性研究

  在翻转课堂炙手可热的时期,也有少许研究者在进行评价性的冷反思。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的卢强认为,翻转课堂并没有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并分析道,仅仅做到形似而非神似是教学实践效果没有提升的主要原因,他觉得要真正实现翻转课堂,需要重新定位师生角色,精制课程教学视频,重建课堂对话。

  (三)关键词分布

  本研究通过对翻转课堂关键词进行频次统计,最后共得关键词1211个,选取前15位高频关键词加以分析。其中,“翻转课堂”一词呈遥遥领先之势,出现次数共计283次,若加上“反转”、“颠倒”、“可汗学院”更是达到335次之多。“教学模式”出现了104次,是仅次于核心关键词“翻转课堂”的又一热门词汇,明显超出“技术”(38次)、“设计”(33次)、“改革”(23次)等,说明目前大量的研究成果都是从构建教学模式的角度出发探讨翻转课堂,对教学模式的研究给予了最大程度的关注。关键词“教师”、“学生”、“教育资源”的出现,表明国内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从微观层面对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进行了探讨,说明翻转课堂能否成功推行,有赖于教学活动构成要素的角色能否成功转型。而“个性化”、“教学实验”、“能力”、“管理”等关键词,则表明翻转课堂的实施对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上述这些关键词的高频应用共同绘成了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基本蓝图。

  (四)研究人员层次情况

  1.论文第一作者所属机构分布

  翻转课堂相关论文作者,51%来自普通高等学校,21%来自中小学,电教机构占8%,职业技术学校和广播电视大学各占3%,还有其他一些机构也为翻转课堂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分析所得数据表明,普通高等学校是翻转课堂研究的重点力量,一方面因为高校是众多专家学者的集聚地,是孕育知识的宝地,能够更好地促进翻转课堂的发展;另一方面,现代企业非常乐意与高等学校合作,达到互惠互利、相互促进的目的。但是,广播电视大学这类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传媒集团实现高等教育的机构,理应在与之相关的翻转课堂上多加研究,可实际成果却少之又少。

  鉴于翻转课堂具有教学信息清晰明确、复习检测方便快捷等特点,职业技术学校不妨大胆设想翻转课堂可能成为使职业教学受到普遍认同和推崇的突破口。电教机构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还远远不够,这就要求他们激发研究热情,积极参与,推动翻转课堂的稳步发展。

  另外,翻转课堂的主要受众对象是学生,随着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拥有平板电脑、MP4等辅助学习的工具,因此中小学也成为翻转课堂的潜在适用对象,但是研究发现,只是小部分学校有研究成果,并未得到大面积的施行。

  2.论文第一作者所属地域分布

  论文第一作者所属区域分布如图2所示,华东地区的研究几乎占据了翻转课堂研究的半壁江山,成果卓著。华北、华南、华中地区在翻转课堂的研究上算是旗鼓相当,成果颇丰。西部地区虽然师资、研究设施等相对欠缺,但研究者们依旧致力于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克服各种困难,在学术上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另外,东北地区也需发挥其经济、文化优势,为翻转课堂的发展多做努力。

对翻转课堂研究成果梳理和总结

  图2 论文第一作者所属地区统计

  (五)论文基金项目情况

  从论文发表所获得的基金项目来看,获得基金项目支持的论文为64篇,占论文总量比例的21.9%。其中获得国家级基金项目支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社科基金)的论文为14 篇,占基金项目支持总量的21.9%;获得省部级基金项目支持的有 24篇,占37.5%;获得市级基金项目支持仅4篇;获得学校级别基金项目支持的为21 篇,占总量的32.8%。

  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现状评析

  在2012年至2014年6月间,国内学术研究者在翻转课堂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期间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根基。但是,通过对这段时期研究成果的客观分析,总结出一些问题亟须重视。

  1.追求数量,缺少质量

  根据刊载期刊统计,涉及期刊数近百种,绝大部分为高校学报和其他一般期刊,教育技术学科高层次期刊的刊载量不足15%,翻转课堂研究成果数量确实不少,但研究层次和学术影响力不高,成果零散,真正有价值和学术水平高的成果不多,非科学性缺陷突出。

  2.内容重复,创新甚少

  翻转课堂的研究视角看似全面,但是对研究成果从微观层面进行精细分析后发现,翻转课堂的基础研究停留在对翻转课堂起源、演变及现状的介绍上,研究内容重复;在翻转课堂应用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方面,模式僵化,观点普遍雷同;在翻转课堂的技术研究方面也没有突破性进展;为数不多的评价性研究也大多缺乏深刻的学理探究。可谓重复有余,创新不足。

  3.热点不明,视阈狭窄

  从词频分布来看,数值整体接近,差值不大,说明目前翻转课堂研究的针对性较弱。在收集关键词的过程中发现,研究者大多从教学过程、教学要素角度考虑,缺少从中国国情和教育发展方向进行全面审视的独创性思考;多数是单一阐述教师和学生角色转化,较少对翻转课堂内教师和学生究竟如何发展的科学调整和规划;更多强调翻转课堂理念性上的突破,鲜有考虑与翻转课堂一样有理念突破性的在线课程、网络教育之间有何区别,没有系统性的研究与分析。

  4.合作不够,资金欠缺

  研究人员层次上,不论是论文第一作者所属机构分布,还是论文第一作者所属地域分布皆呈现出两极分化现象。如此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体现出研究者之间合作意识淡薄、合作平台稀缺、合作规模甚小的弊病。并且只有为数不多的论文获得了项目基金的支持,获得国家级基金项目支持的更是少之又少。

  (二)未来发展建议

  1.以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科研学风建设

  建议成立对翻转课堂研究课题审批和指导严格把关的指导委员会;提倡科研成果认可过程在“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下开展,“奖优汰劣”,以规避破坏翻转课堂优秀研究成果的不合理因素,使翻转课堂研究实现“质”和“量”的双赢。

  2.创新科研组织形式,打造科研创新团队

  所谓“群雄携手,无往不利”,任何科学研究的发展,都离不开高效优质的研究团队。引导团队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以注重解决教育需求为导向,培养有关翻转课堂的独立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营造开放创新的学术氛围;切忌在科研上赶时髦,要脚踏实地走自己的路,这样才能使翻转课堂的研究实现真正的创新。

  3.培养国际化视野,不断拓宽研究内容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将世界纳入到一个全人类认同的基本价值和行为规则体系中。站在国际立场上看待和发展翻转课堂成为形成中国特色翻转课堂观的重要抉择。研究者可以有选择地参与国际上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国际交流与培训过程中,关注围绕具体实践活动开展的、能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研究。由此开通收集客观、准确的第一手资料的多元化渠道,获得翻转课堂研究的新方法、新资源,并对产生的新问题结合中国教育需求进行分类分析,以确保翻转课堂研究视野宽广、立意高远。

  4.加大政府投入,搭建高水平科研交流平台

  建议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研究体制,力求通过政府参与投入、研究群体协同努力,确保翻转课堂研究没有科研经费顾虑;发挥权威性专家的学术引领作用,搭建翻转课堂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提倡“百家争鸣”,点亮翻转课堂研究特色,吸引更多优秀学者共同探讨,形成推动翻转课堂科学研究的强大合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2014年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创科研新计划一般项目“基于学习风格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胡稀里系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杨成系江苏师范大学教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