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在线教育 > 平台研究

平台研究

碎片化教学与整体化教学

2015-01-20 15:33:22平台研究
  人们对事物的观察与感知,究竟是先感知整体还是先感知部分?你也许会说,先部分后整体啊,这不是简单的常识吗?真是这样吗?你好好想一下,假如你看一个人,首先进入眼帘的是这个人

碎片化教学与整体化教学

  人们对事物的观察与感知,究竟是先感知整体还是先感知部分?你也许会说,先部分后整体啊,这不是简单的常识吗?真是这样吗?你好好想一下,假如你看一个人,首先进入眼帘的是这个人的整体还是部分,当然是整体了,因此你观察的时候,也是先整体而后部分。你不可能从一个人的头发、眼睛、鼻子等等一个一个器官开始认识吧。因此说,我们对事物的感知都是先从整体开始的,而不是先从某一部分开始的。

  人们认识事物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整体——部分——整体,这样完成了第一个认识过程,这样循环往复,实现了人的认识的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因此说,整体——部分——整体是人们认知的最基本的规律。

  既然现实的规律如此,教学就应该遵循先整体后部分的规律。但实际情况却与之相反。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是把一个完整的事物分解成许多微小的部分,然后按照严格的课时安排由教师去讲解,再找出部分之间的联系。比如说要想让学生学习和感知大象,我们是先学习大象的各个部分,结果是当大象来到学生身边的时候,学生却不知道这个庞然大物是大象。这种教学方式就是碎片化教学方式,或者说是元素化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没有遵循人们真实的认知过程和规律,往往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按照人们的认知规律,假如要让学生学习和感知大象,就应该把大象的整体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对大象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感知、去感悟、去总结。这样学生对大象的认识就会全面而深刻。这种方法就是整体教学法,整体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先见森林,再见树木。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到教师说课时不够用,原因就是我们的碎片化教学造成的。(感悟:特别有道理,当然还有重难点确定和突破等很多原因。)把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再由教师按部就班的去讲解,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教师喂给学生食物,先由教师咀嚼了,然后吐给学生,有的学生接受咀嚼的食物也不知道二次咀嚼就生吞活剥的咽下去,结果吃了许多夹生饭。

  要想由碎片化教学走向整体化教学,就必须对学科教材进行整合,然后不是以知识点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而是以一个个问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本身就带有整体性的功能,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就会去探索知识,寻找方法,借助同学帮助,这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自然形成了。

  总之,碎片化教学不符合学生的认真规律,这种教学方式也不可能实现三维目标,教学必须由碎片化走向整体化,这就要求我们重新构建课堂模式,在新课堂上,充分体现教为学服务,教师服务体现在对教材整合后提出的问题,而不是满堂灌的灌输知识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