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翻转课堂”探索与实践
所谓“翻转课堂”,是指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形成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在课堂外完成知识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为此,我校吸收课堂教学改革的已有成果,充分整合软硬件资源,架构数字化教学平台,开发、使用微课等教学资源,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了适用于全部学科的“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初步研究,奠定基础
1.作业网络指导阶段
(1)接触网络教学:利用QQ群组织在线指导
2009年暑假,针对学生假期作业讲评滞后、学生假期作业得不到及时反馈的现状,我们尝试利用QQ群组织假期在线指导。从此,网络教学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
(2)构建网络平台:利用学习平台在线讲评作业
自2010年暑假开始,在利用QQ群组织在线指导的基础上,与山东省出版集团合作开发“阳光第二课堂”学习平台(http://class.51duokui.com),通过网络平台对假期作业进行在线讲评,学生在家通过网络在线学习。
(3)开发微课资源:作业讲评视频微课化
2011年,我们根据学生需求,尝试将50分钟的作业讲解视频改为5段10分钟的视频,以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使作业讲评视频具有了微课的性质。
2.微课研究与理论探索阶段
(1)多种途径学习
2011年2月起,受网络辅导视频的启发,我们开始研究微课,并尝试利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通过阅读相关论文,搜集网络学习资源,研究网易公开课等在线视频资源的特点,借鉴山东省暑假远程培训学习模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并付诸实践,很快掌握了微课的特点及制作技术。
(2)进行理论研究
在学习阶段,我们加强了理论研究,认为在网络环境下,用微课指导学生学习的翻转课堂,符合掌握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
二、实验先行,扎实推进
1.架构支撑体系
继承集体备课、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构建由数字化学习平台、校园镜像服务器、千兆校园网、教室无线AP和学生个人平板电脑组成的在线教学系统,自主开发微课等教学资源,发挥上述各要素的优势,使其达到1+1>2的效果,整合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搭建网络平台
2013年4月,学校与山东省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阳光微课”平台(http:// vkt.51duokui. com),实现微课等教学资源的上传下载、在线观看功能,实现在线测试和数据分析处理功能,为翻转课堂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3.编写配套学案
2013年7月、2014年2月,学校利用暑假寒假组织部分骨干教师,按照“研究学案模式—编制学案目录—编写学案初稿—学案集中修改”的程序,将本学期各个年级的学案全部编写完毕并形成资源,为实施翻转课堂做好充分准备。
4.培训教师,建立模式
2013年9月,学校在高一、初一分别随机选取2个实验班级,在所有学科中实施翻转课堂实验。同时,通过集中培训和“昌乐一中翻转课堂研究”QQ群,加大师生的校本培训。
通过实验班教师逐科举行研究课,全体实验班教师逐节评课,在2013年10月中旬提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 “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模式。
在此期间,潍坊教育局刘海涛副局长、苏州市电教馆金陵馆长到校指导,为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5.细化环节,总结培训方案
2013年11月中旬,学校调整规划,第二批实验班开始翻转课堂实验,实验班级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28个。同时,结合第一批实验班的经验、教训,研究出适合翻转课堂的课程表,并初步形成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体系(如集体备课程序、研究课听课评课程序、微课录制要求、教学设计要求等)与课堂教学评价量规。
在此期间,我校翻转课堂实践引起更多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和各类学校的关注,山东省教科所刘吉林副所长、山东省教研室卢巍科长、潍坊市教科院刘智华副院长、崔秀梅副院长等多位领导、专家到校指导,特别是潍坊市教育局曹红旗主任通过连续两天的听课,为我们的翻转课堂推进指明了发展方向。
同时,《基于学校特色的翻转课堂实施探索》一文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13年第12期上发表。《大众日报》于2014年1月8日以“‘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的一剂良方”为题,重点介绍了我校的翻转课堂实验研究。
6.总结反思,逐步推广阶段
2014年2月,第三批实验班开始翻转课堂实验,实验班级增加到52个,高一、初一所有班级进入翻转课堂实验。 2014年4月20日,第四批实验班开始翻转课堂实验,实验班级增加到68个,初二、初三所有班级全面进入翻转课堂实验。2014年9月,高二、高三全部实施翻转课堂实验。
在此期间,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刘名卓主任、魏非主任、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教育信息化》主编董晶处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基础教育课程》主编韩江萍副研究员、山东省教科所李文军所长、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祝令华处长、信息中心仲红波主任、山东省教研室张可柱老师等到我校指导,潍坊市教科院多次组织初高中全体教研员到我校调研指导翻转课堂,促进了我校基于学科、基于学生的翻转课堂研究。
同时,《中国教师报》于2014年5月7日以“‘洋为中用’的翻转课堂”为题,介绍了我校的翻转课堂实验研究。《中国教育报》于2014年5月19日以《求新谋变,翻转课堂迎势而上;稳步推进,课改之舟扬帆远行》为题全面报道我校翻转课堂实施经验。
三、初步收获
经过探索与实践,我校充分利用网络和数字化技术,将翻转课堂成功用于常态课堂教学。目前,我校已成为全国翻转课堂实验规模最大、实施科目最全的实验学校,2014年3月,我校《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翻转课堂探索与实践》获山东省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山东省教科所将我校作为省教育厅批准的重大攻关课题《山东省中小学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实践基地学校。半年来,来校调研指导的教育界领导专家、学校、教研部门共2000余人。
1.实现了数字化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架构了实施翻转课堂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创立了适用于所有学科常态课堂教学的 “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模式,使课堂教学走进了数字化学习时代。
(1)架构了实施翻转课堂的数字化教学系统
依托“阳光微课”数字化学习平台、校园镜像服务器、千兆校园网、教室无线网络、学生个人便携终端(平板电脑),和针对重难点录制的微课资源,组成翻转课堂教学系统,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实现了最前沿的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2)创立了具有普适性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探索了“二段四步十环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学质疑阶段和训练展示阶段共十个环节组成完整教学循环,适用于中小学所有科目的常态课堂教学,适于大面积推广。
2.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1)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节奏学习
翻转课堂利用网络突破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自主选择任何一位教师的微课学习。微课视频可快进、暂停、重复,可以帮助学生摆脱靠声音信息传递教学信息的局限,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
(2)可以进行更多的一对一教学
相比以前,微课视频使教师课上从集中讲授中解脱出来,平台的数据处理分析功能使教师课下从批阅作业等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并掌握了更多精确的反馈信息,教师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更精准的一对一教学。
3.促进了教师角色的改变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需要规划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任务,围绕重难点设计微课,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学生日常学习数据的积累,为学科教学研究提供参考。同学科不同年级教师可以共享数据,使学科研究摆脱了依赖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和模糊性。上述工作的开展,促进教师主动研究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教材整合的目的及操作方法,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提高了微课制作等信息化教学技能。教师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
四、反思与规划
我们期望通过翻转课堂,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减轻教师负担,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翻转课堂,最终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我们计划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研究。
1.以数据支撑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
怎样用平台自动分析数据指导教学,怎样基于翻转课堂合理规划课时内容,组织教材整合,将是后段学科教研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我们争取在三年内,完成各学科基于数据的、符合翻转课堂模式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具体方案。
2.进一步加强基于学科特点翻转课堂流程研究
(1)进一步加大基于学科特点的各种课型研究
在“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架构下,各学科要积极主动地研究各种课型的课堂具体流程,逐步形成适合各学科的各种课型。
(2)进一步加强学生各个环节的学习流程研究
在“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架构下,各学科要研究各个环节中学生的具体学习流程和教师指导要求(特别是教材自学、评价点拨等环节),并不断训练、指导,直至形成习惯。
3.逐步开展基于翻转课堂的学校课程资源库建设
目前,我们的教学资源还不够丰富,远没有达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微课设计还没有充分考虑情境、学生基础等诸多因素,微课的录制质量有待提升,微课的呈现方式有待研究,今后,要以提升微课设计和微课录制质量为核心,体现学科特点和内容特点,提高微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建设我校课程资源库,为学生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真正落实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4.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支撑体系和翻转课堂普适性的研究
网站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增强开放性,增强对不同格式资源的兼容性,提升统计功能、注重使用便捷性和交互性。在网络环境建设和手持终端的使用方面,进一步增强稳定性和便捷性,处理好开放性需求与管理的矛盾。要进一步研究翻转课堂总体架构下,网络平台、硬件设施、课堂模式等对各类学校的适应性,使其更适合大面积推广。
翻转课堂对传统课堂教学来说,理念上是一种超越,模式上是一种创新。它的前景让人无限期待,但探索的过程一定充满艰辛。我校的翻转课堂实验远未完善,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也必定存在种种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力争为翻转课堂的推广积累更多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