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在线教育 > 应用实践

应用实践

写教案岂止一个“累”字

2015-10-21 09:55:07应用实践
在一次教师座谈会中间休息期间,一位被请来介绍经验的名师禁不住同行盘问,透露了自己教学成绩突出的 真经 那就是不把写教案当回事,只有在应付检查时修修补补,其他时间腾出来尽可能地琢磨课堂。没想到的是,此语一出,立刻引起同行共鸣,纷纷表示年复一年写老掉牙的教案,已经成为工作中的累赘。写教案,为何成为累赘了呢?原因就在于,长

\

  在一次教师座谈会中间休息期间,一位被请来介绍经验的名师禁不住同行盘问,透露了自己教学成绩突出的 “真经”——那就是不把写教案当回事,只有在应付检查时修修补补,其他时间腾出来尽可能地琢磨课堂。没想到的是,此语一出,立刻引起同行共鸣,纷纷表示年复一年写老掉牙的教案,已经成为工作中的累赘。

  写教案,为何成为累赘了呢?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教育行政部门一直把教案检评视为衡量教师敬业程度和业务水平的重型武器,每学期都要进行抽查、突查。并且规定教案不仅要详细,还要规范、符合套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拓展、教学资料、教学用具、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规定动作”一个也不能少。

  以语文为例,如果一个老师每节课都能按要求规范写教案,那么一个课时至少得写2500字,按每小时800字算,上一节课就得花去3个多小时写教案。在机械单调的重复劳动中,老师不累才怪。

  既然写教案对教学帮助作用不大,又这么累,教师为何还要写呢?原因还在于,除了应付上级检查之外,写教案,在教师综合评估中还占有一定的分值,是与教师的评优选模、晋级晋升及相关福利待遇密切相关的,因此,许多教师明知写八股教案了无情趣,但还得硬着头皮写。

  书写教案的繁杂琐碎、评价机制的呆板以及事关切身的利益,多重压力使教师内心受到严重撕裂之苦,由此也导致了抄教案已经成为“公开的密码”——抄自己以往的教案,抄同事的教案,抄教案集子上的教案,抄网络上的教案……单调重复抄袭教案的过程,自然不会产生优质教案,也挤去了教师琢磨课堂的时间,挤去了业务学习的时间,挤去了关爱学生的时间。

  教案是对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大致思路,但远远不是课堂的全部,因为上课的过程是充满变数的,你很难预料学生会怎样“节外生枝”,帮助教师应对“节外生枝”不是靠准备充分了的教案,而是靠教师深厚的学养积淀、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灵动的教学策略。

  上课不是盖楼房,完全按图纸施工,越拘泥于教案,课就上得越死!据笔者了解,在香港,除新教师外,一般都没有教案,国外不少学校也是如此。笔者并非崇洋媚外,但国外的经验至少值得借鉴。我们可以提倡写简教案,写真教案,写实用性的教案。而做到这些除了需要教师有求真务实和超越常规的勇气外,更关键在于教育行政部门真正给教师松绑,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和内容,让老师“按照个人的意愿盖房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