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在线教育 > 应用实践

应用实践

微课:“昙花一现”抑或“大势所趋”

2015-10-26 17:16:41应用实践
学习是学习者在特定环境中,运用某些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和应用的过程。因此,要了解微课是否有前途,需要我们从学习者、职场环境和学习技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近年来,随着 新人类 成为职场主力军、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教育和企业学习领域引发了剧烈的变革,新的学习模式和技术层出不穷。其中, 微课 一种短小精悍、明确聚焦、

  学习是学习者在特定环境中,运用某些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和应用的过程。因此,要了解微课是否有前途,需要我们从学习者、职场环境和学习技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近年来,随着“新人类”成为职场主力军、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教育和企业学习领域引发了剧烈的变革,新的学习模式和技术层出不穷。其中,“微课”——一种短小精悍、明确聚焦、即学即用的学习资源与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

  中国知网收录的以“微课”为关键词的文献数量,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由2011年的1篇、2012年的2篇,跃升至2014年的687篇,微课之火热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微课的火爆到底是“叶公好龙”式的“昙花一现”,还是未来企业学习的“大势所趋”呢?这需要我们从学习者、职场环境和学习技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见图表1)。

\

  学习者:期待之下的推动

  从学习者的角度看,80后、90后已经成了职场的“主力军”。他们是一批伴随着互联网、手机等现代通讯技术发展而长大的“数字时代原住民”,要求“随时在线”,对新技术熟悉而敏感。长期浸润于快节奏的数字环境,也使得他们的认知习惯、学习行为等发生了显著变化,突出表现为四大特征。

  移动优先(Mobile First)

  伴随着3G/4G网络、Wifi的普及,移动设备的可用性与使用体验都得到了大幅改善。直至现在,当我们遇到一个难题,或者需要寻找某些信息时,许多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去电脑上查一查,而是拿出手机上网搜索。这被称为“移动优先(Mobile First)”。其中,年轻人对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依赖”更加明显。

  视频消费量增长

  eMarketer最新调查显示,在美国,成年人平均每天花费5小时31分钟观看视频,其中通过各种数字设备观看在线视频的比例持续走高。2011年,通过数字设备(PC、手机和其他联网设备等)观看视频的时间每天只有21分钟,而2015年这一数字为1小时16分钟。这不仅仅是“新人类”独有的特征,就连60后、70后的人也在消费更多视频。

  注意力变短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许多人正在丧失深度学习所需的专注力、深入思考和自省的能力。著名的MOOCs平台edX.org在分析了690万条视频观看记录后发现,无论视频有多长,用户实际观看时长的中位数都不会超过6分钟。换言之,人们的持续注意力时长只有短短6分钟而已。因此,为了吸引学习者参与,在教学形式更加注重互动、灵活的同时,内容也日益碎片化,要求“时间短”“干货多”。事实上,微课已经成为MOOCs和翻转课堂的标准配置。

  社交媒体、参与感与“创客”

  “新人类”对社交媒体的依赖性很强,他们注重互动、参与,愿意创造并与他人分享。知名互联网研究机构Pew研究所2013年的调查表明,伴随着在线视频消费量的快速增长,成年网民上传自己或他人创作的视频的比例也显著提升,从2009年的14%上升到31%。其中,在最受欢迎的视频类别中,“如何做”(56%)和“教育”类(50%)视频仅次于“幽默/喜剧”(58%),颇引人注目。这一趋势直接催生了微课的普及。

  因此,我们认为,以移动学习、短视频为典型特征的微课获得了职场学习者的青睐,成为“新人类”的最爱。事实上,也可以说“新人类”是微课的消费者、创作者和推动者。

  职场环境:学与用的呼唤

  除了企业内部“新人类”成为职场主力军,当今外部商业环境也呈现了多变、不确定、复杂、模糊等“新常态”(亦称为VUCA时代)。新的职场环境为企业培训与人才培养带来了四方面的挑战。

  快速调整培训内容

  为了应对VUCA的挑战,企业要快速推出新产品、优化业务流程、创新营销推广,这导致企业培训的内容需快速调整。像过去那样,一些培训课程开发出来之后可以讲很久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

  由此可见,当今时代对组织学习提出的一项重要挑战就在于快速应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调整以满足企业业务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为此,简单、灵活、可以快速开发与实施的微课成为一种睿智的选择。

  从以“专家”为主到让“民间高手”参与

  传统的培训课程设计与交付均离不开专业的技能,开发难度大、周期长。由于客户需求多变,经营与管理环境日益复杂,企业很难对所有细分市场的客户需求随机应变。过去由总部或专家拟定并实施统一培训的模式失效了。微课则降低了内容设计与开发的难度,可以让“民间高手”甚至全体员工都参与进来,并起主导作用。

  实现“即学即用,即用即学”

  对于“新人类”来说,他们更有个性,更喜欢变化。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在同一岗位上的时间平均可能只有1.5年。企业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快速培训,实现“即学即用,即用即学”。而当今职场,繁忙的工作让员工很难抽出时间来完整地学习一门长达数小时的课程。许多企业不仅面授培训组织困难,e-Learning系统也“门可罗雀”,就连MOOCs也面临辍学率(近95%)居高不下的困扰。

  从培训到绩效提升

  近年来,涌现出许许多多新的实践,如行动学习、游戏化学习、社会化学习、混合式学习等。尽管这些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学习转化率,但让学员把在教室或LMS系统中学会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职场中的行为,从而提升其绩效表现,仍是一个世界级难题。而以绩效支持(Performance Support)为导向的学习,与培训对立互补、相辅相成。国际人才发展协会(ATD)相关专家研究指出,要想让绩效支持真正落实到位,需要做到“有针对性”(Just for me)、“及时”(Just in time)、“刚刚好”(Just enough)。我们认为,只有经过体系化设计的“微内容”才能满足上述要求。

  因此,从职场环境方面来看,众多企业积极试水微课,也在情理之中。

  学习技术:万事俱备的引爆

  2006年,萨尔曼·可汗为了帮助自己的侄女学习初中化学课程,在自家衣橱内,用普通的PC、麦克风、摄像头和手写板,试着自己制作教学影片,并上传到Youtube。从此,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可汗学院”,成为全球知名的在线教育机构,其引发的“翻转课堂”教育模式,也成为传统教育领域争相效仿的“新宠”。如今,类似可汗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世界各地上演着。借助一部智能手机,几乎人人都能在公司、自家客厅,甚至地铁上快速制作、分享“微视频”。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技术的普及、易用就像“临门一脚”,让微课被引爆。简单来说,引爆微课的技术包括以下四方面。

  微课制作:简单易用,人人皆可上手

  微课形式多样,制作简单,无论是基于PC办公软件,还是智能手机,或是专业课件制作软件,都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微课制作。

  例如,哪怕不到1000元的智能手机,都具备强大的视频、音频录制与文字处理功能。同样,PC上很多常用办公软件也具备排版、动画制作、音频合成、导出视频等功能。普通人只要掌握较熟练的操作技能,即可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件、微内容。

  社交媒体:“推波助澜”,易于分享与反馈

  社交媒体的普及,不仅催生了一大批“自媒体”,带动了“用户产生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简称UGC)”的发展,也可以使大量微内容被快速共享、传播,获得反馈(点评)和更新。

  在线视频与在线学习网站:人人皆可为师

  正如门户网站领导了Web1.0时代一样,社交网络和在线视频网站是今天Web2.0时代的“主战场”。近年来,大量在线学习(包括MOOCs)网站也方兴未艾,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几乎“人人皆可为师”。

  企业内部移动(在线)学习系统:为“微课”提供基础设施

  知名学习研究公司Brandon Hall集团2013年的调查显示,73%的被调查者已经采用了某种形式的移动学习,87%的公司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增加移动学习应用。在Ambient公司2013年发布的“2012—2017全球移动学习市场”报告中甚至提出,移动学习将迅速超过传统e-Learning,呈现出“蛙跳效应”——对于许多人来说,会跳过e-Learning,而直接采用移动学习。

\

  从图表2可知,移动学习系统基于自身的特性,成为了适宜微课发展的基础设施。

  同样,许多传统的e-Learning系统也都支持移动设备访问,并支持社会化互动,也能很好地支持“微课”。此外,新的xAPI标准、自适应格式以及同源发布内容策略等,都为微课提供了适宜成长的土壤。

  无论是学习者、职场环境,还是学习技术,都催生并推动了微课的发展;而微课的实践也迎合了学习者及企业自身的需求,拉动了技术的普及。二者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就像“滚雪球”一样,假以时日,会使得微课成为企业学习的重要形式。

  面对微课的大潮,你准备好了吗?

文章评论